CIMA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是全球的管理会计师专业团体,参加并通过CIMA资格考试是取得该组织会员资格的途径,CIMA考试以其全英文考试,英文答题,全球统一阅卷、高难度而著称。
我有幸在2011年末参加并顺利通过CIMA-CPGA考试。回顾从2009年初识CIMA、2011年7月正式开始准备CIMA考试到2011年11月参加CIMA-CPGA考试的历程,我经历了懵懂中的彷徨、准备中的迷茫、前进中的快乐和自信中的超越。只要积极应对挑战,树立敢考必胜的信心、采用科学的学习备考策略,注重日常的积累,就一定能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超越。
1、树立信心
国际知名的CIMA(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因其权威性让许多人望而生畏,很多考生因为处理不好考试中英语思维方式、英国考试要求和答题技巧等与国内类似考试的差异,使考试成了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其实,和其他国际职业资格考试一样,CIMA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可望而不可及,再难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2009年,我受单位委派去伦敦学习,到了伦敦以后,我曾去CIMA总部拜访,当时接待我的是全球教育总监NOEL,一个小时的交流后,我有了考CIMA的想法,但是想到14门课程,我踯躅徘徊了很久。2009年,我听说了CPGA,一个可以免考11门的快速通道,内容包括CIMA职业资格管理阶段的P2(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E2(企业管理Enterprise Management)和F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三门课程内容。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试成绩达到50分即视为通过。
试题结构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3道必答题,P2、F2、E2各一道,每题25分;第二部分,客观选择题,内容为除第一部分以外的P2,E2和F2三门课程的内容,共25分。这之后我仍然在犹豫,是一门一门按部就班考下来,还是走快速通道免考11门,因为很担心万一走快速通道一直过不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好几次出外开会,我都向朋友或者行家请教,到底怎么考,得到的答案,无一例外:从头开始考,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我的信心,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科研、带研究生任务繁多,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准备一门自己尚不熟悉、充满挑战性的考试,到底考不考也是我一直很纠结的。
直到2011年6月,我在一个CIMA考试群里,看到有个人考了三次通过了,因为他平时在群里发言比较积极,对他多少还是了解一点的,那一瞬间,突然信心大增,觉得看见希望了,立刻就行动起来,开始着手联系CIMA中国上海办事处,找他们要资料,得到的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于是,从2011年7月15日我就正式开始复习了,基本上每天都看书,给自己规定任务,刚开始非常艰难,因为每当我遇到读不懂的地方,根本不知道该问谁,只能自己死磕,一个月后,我感到自己心中的希望又多了一点。考完以后我自己反思,就是这段时间的复习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2011年9月,我又来到北京学习参加在北京举办CPGA快速通道备考培训班。一到北京,我就发现自己前段时间的复习大错特错了。因为种种原因吧,之前我只复习了F2和P2,F2是多年没有摸过了,基本就是看懂了几句话。而P2,我竟然复习错了,该考的没复习,复习的是不考的。也就是说,自己前两个月做的是无用功。
应当说这6天的复习对我来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知道该复习什么,该怎么复习。接下来就非常好办了,完成任务就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对CPGA也越来越有感觉,有问题我立即给老师发邮件,很快能得到解答,会不由自主的去猜测复习的重点。后来的考试也证明复习到一定程度的直觉和猜测会是非常准确而且事半功倍的。
3、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先说说P2吧,我自己之前是教Corporate Finance的,CPGA压根不考,考的Cost Accounting和Management Accounting我多年不看了,但是理财课程之间多少有关联,所以我对这门课程是最有信心的。尤其是经过7月开始的粗看教材和9月CPGA快速通道培训班上提纲挈领的复习后,我已经对P2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感悟。2011年11月考到的Kaizen Costing和Value Analysis都是我考前估计到了的,当然我估计的不只是这一道题,只是其中之一,考前我反复背诵这几道题目,考试答题的时候非常流畅,整张卷子我只用了2小时15分钟就完成了。
再说F2,9月的培训老师给了接近10道题目,我也按照老师说的一题一题的做,但是到考前1个月,我发现情况很糟,我不能掌握全部,总是学这个忘那个(再次感叹时间不饶人),按照这个模式下去最后我估计一道题目也记不住。好在两个月复习下来,我已经有了很强的直觉,直觉告诉我,考试范围不会超过三道题,我立刻给老师打电话,告诉她我的感觉和我的现状,在得到她的认可后我就只看F2的三道题,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刻骨铭心了。